新能源汽车猎头公司揭秘理想汽车最新动向:公司正着手在香港打造一座芯片研发办公室,目标招募的岗位为18-19级的AI芯片架构师。该办公室将成为国际技术交流的核心枢纽,隶属于理想汽车的芯片预研部门。开放的职位等级相当于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专家或高级专家级别,如阿里巴巴的P7/P8级别,预计团队规模将达到大约10人。
据接近理想汽车的消息人士向深圳新能源汽车猎头公司透露,理想芯片预研部门归属于系统运营部门,主要负责智能驾驶芯片相关软件的研发工作,强调“预研团队吸纳的都是行业精英”。
此外,根据理想汽车官网信息,公司正在香港招聘与芯片、训练集群相关的战略投资人才,要求具备至少4年在台湾芯片产业公司的从业经历,并对芯片产业的设计技术、先进制程、设备等最新动态有深入了解,能够胜任芯片行业研究、项目研究和投资等任务。
目前尚不明确理想汽车为何选择在香港设立芯片研发办公室。广州新能源汽车猎头公司了解到,去年11月理想在新加坡设立芯片研发办公室的消息。除了这两地,理想的芯片研发团队还分布在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总人数约为200人。
理想汽车目前正同步研发两种芯片,一种用于智能驾驶场景的AI推理芯片,另一种是用于驱动电机控制器的SiC功率芯片。其中,理想智能驾驶AI推理芯片采用的架构与特斯拉Hardware 5.0相似,晶体管数量约为400亿颗,已经送往台积电进行试生产。
在芯片行业,试生产过程被称为“流片”,即在电路设计完成后,生产少量芯片用于测试,以验证工艺步骤的可行性和芯片的设计功能。
一位芯片产业从业者向我们介绍,芯片的流片过程包括设计文件交付、生产、测试三个环节,生产和测试各需1至2个月时间。如果代工厂生产的样片能够通过理想研发人员的基础功能测试,则意味着流片成功;若未能通过测试,理想需通过软件修复芯片功能或修改设计图,重新进行流片。
据接近理想汽车的猎头公司了解,理想智能驾驶车端推理芯片的流片结果预计在今年四季度揭晓,2026年实现量产装车。
理想芯片研发团队隶属于算力单元部门,下设NPU架构、SoC设计、软件研发、前后端设计、验证等部门,团队负责人为罗旻,向理想汽车CTO、系统与计算群组负责人谢炎汇报。
目前,能够提供智能驾驶所需车端推理芯片的厂商主要有英伟达、高通、Mobileye等外资企业,以及华为海思、地平线等国产厂商。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上车方案中,地平线、Mobileye、瑞萨、英伟达、华为海思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5.14%。
在特斯拉2019年3月量产自研的FSD芯片后,蔚来、小鹏、理想等国产造车新势力纷纷跟进。特斯拉的FSD芯片已在全系车型上大规模搭载,累计出货量超过1200万颗。而国产造车新势力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尚未量产。
今年7月,蔚来汽车CEO李斌在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上宣布,蔚来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流片成功,预计于2025年一季度在蔚来旗舰轿车ET9上量产搭载。8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透露,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流片成功,将应用于汽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
智能驾驶作为AI在汽车产业最大的垂直落地场景,行业竞争激烈,薪资水平不断提高。拥有三年左右头部公司工作经验的智能驾驶软件工程师年薪可达80万-100万元,智能驾驶芯片研发工程师的平均薪资也与此相当。
广州汽车猎头公司认为,国产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投入与特斯拉存在明显差距。以2023年为例,特斯拉的研发费用约283.9亿元人民币,几乎等同于蔚来、小鹏、理想三家车企同期研发费用之和。
关于国产造车新势力是否应自研智能驾驶芯片,业内存在争议。芯砺智能首席战略官陈超卓表示,一颗高算力芯片的研发和量产需要巨额投入,而车企自研的芯片一般仅用于自家车型,由于行业发展速度快,可能一颗芯片只能搭载在一两代车型上,如果销量不够大,商业模式难以支撑。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去年3月的媒体沟通会上解释了自研芯片的原因,指出在智能驾驶硬件成本上,特斯拉为1500美元,理想为4000美元。通过自研推理芯片,理想可以实现与特斯拉相同的成本,因为算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训练平台和训练芯片。李想还表示,理想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必须在产品、平台应用和底层系统层面具备与特斯拉、苹果相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