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于9月24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重要的领导层结构调整决策,旨在深化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自9月30日起,刘文娟(Molly Liu)将晋升为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而王静瑛(Belinda Wong)则继续担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一职。
去年9月18日,星巴克已宣布刘文娟自2023年10月2日起担任星巴克执行副总裁兼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她自2021年起担任星巴克中国首席运营官,并曾担任公司数字创新总经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近年来在数字化业务上的迅猛发展,如“专星送”和“啡快”等数字点单服务,已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星巴克中国方面于9月24日向广州猎头公司表示:“去年,我们任命了刘文娟为联席首席执行官,与王静瑛董事长共同领导中国业务。过去12个月里,我们稳步推进领导权交接的既定计划。这一精心策划的过程,彰显了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以及我们致力于从人文视角培养公司领导层的坚定信念。”
实际上,早在刘文娟职务调整之初,星巴克集团高层就已透露出对中国市场接班人计划的深思熟虑。此次领导层调整不仅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还重新界定了领导重点。刘文娟将专注于领导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日常运营,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而王静瑛则将精力集中在规划公司未来的中国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并提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两位杰出的领导者将继续携手,共同开创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新篇章。
广州餐饮猎头公司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已达到2654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3133亿元,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7.14%。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年咖啡饮用量也从2016年的9杯上升至2023年的16.74杯。这一市场的繁荣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目光。
根据广州连锁咖啡猎头公司的调查,2023年中国咖啡相关企业数量已达到384859家,较2022年新增了60236家,同比增长15.65%。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创业者与投资者对咖啡行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在门店拓展方面,星巴克等头部连锁企业更是加速布局。根据星巴克最近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该季度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净收入达到7.338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5%(去除汇率变动影响),并新增了213家门店,新店数同比增长约13%。
在谈及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时,刘文娟向广州猎头公司表示:“星巴克中国寻求的是与众不同的增长模式。我们将继续专注于高端咖啡市场,寻求高质量、可盈利、可持续的增长。”她强调,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出主动的战略性选择,通过不断创新高端产品和体验、有节奏的门店拓展规划以及持续投资于员工来推动业务稳健增长。
无论是纳思瀚任职仅一年多便意外“遭遇解职”,还是刘文娟即将独自引领星巴克中国这艘巨轮,这家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全球咖啡连锁巨头的人事变动,无不透露出一种紧迫而动荡的气息。
首先,8月13日,星巴克突如其来地宣布了“救火队长”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将于9月9日正式接掌星巴克董事长兼CEO的重任,而此前担任此职位的纳思瀚(Laxman Narasimhan)则“闪电离职”。
紧接着,9月24日,星巴克中国也正式宣布了高层人事调整。自9月30日起,刘文娟将由星巴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晋升为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而王静瑛则继续稳坐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的宝座。
这一切的变动,或许能从星巴克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找到蛛丝马迹。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6月期间,星巴克全球营收为91.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而归母净利润更是下降了7.8%,仅为10.5亿美元。作为星巴克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星巴克中国在该季度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收入同比下降了近11%,仅为7.3亿美元。此外,广州猎头公司注意到,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了3%,而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更是大幅下滑了14%,客单价和同店交易量均下降了7%。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星巴克通过换帅来实现“大象转身”的意图显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业绩压力尤为沉重的中国市场,星巴克的这一举动更是透露出其迫切希望扭转局势的决心。
尽管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和新需求的涌现,公司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广州猎头公司指出,星巴克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以保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