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合作办学,大湾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形式多样化。近年来,内地已逐渐受到香港和澳门学生的青睐,成为他们升学的重要选择。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内地高校和研究院的香港学生人数已达18430人,较上一年度增长11.3%。同时,选择赴内地升学的澳门高三毕业生比例也有显著上升,从2015/2016学年的16%上升至2020/2021学年的37%。
在粤港澳合作框架下,近70所广东高校已具备招收港澳学生的资质,而43所高校更是加入了粤港澳高校联盟。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初,第三批1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名单公布,使得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数达到31家,其中不乏粤港澳高校的深度参与。
“育”见未来,大湾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互通共享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粤港澳三地交流的日益频繁,教育专业互动和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港澳居民及其随迁子女已能够同等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以及参加中高考。
广州猎头公司了解到,粤港澳三地中小学间的“姊妹学校”项目,是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姊妹学校”的建设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建设渠道和途径也在不断拓展。截至2023年12月,粤港澳三地已有近30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成功缔结为153对“姊妹学校”,使粤港澳“姊妹学校”的总数达到1455对。这一项目的实施,特别是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有效推动了三地中小学的互学互鉴和共同发展,促进了师生间的深入交流和交融,为三地基础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推动基础教育融合方面,广州市于2019年9月率先开设了港澳子弟班,为在穗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籍适龄子女提供了入学机会。2021年9月,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正式开学,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这一创举不仅是大湾区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极大地促进了粤港澳三地基础教育的互融、互通和互享。随后几年间,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深圳前海哈罗港人子弟学校等一批港澳子弟学校也陆续开办。
在港澳中小学跨境办学方面,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小区“澳门新街坊”内,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澳人子女学校)已于2024年1月开始招生。这所学校依据澳门模式开办,使得澳门学生在横琴接受教育时能够延续澳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计和课本版本,学费、书本、升学津贴和保送福利等也能够从澳门延伸而来。
此外,广州猎头公司获悉,广东与港澳相关机构、团体强化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的品牌项目,如音乐节、体育节、艺术节、美术与设计作品展、国际音乐季、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这些活动为大湾区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艺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使他们能够在互学互鉴、同行同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在职业教育领域,大湾区也在深化合作,推动协同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自2013年起,广东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职教大省的优势,引导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水平职业院校向港澳子弟提供更多优质职业教育学位。在大湾区的合作框架下,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等合作平台相继成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汇聚了智慧和力量。
香港职业训练局(下称“职训局”)与内地的职业学院及机构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合作,致力于提升两地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的水平。例如,职训局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深职院”)自2008年起就开始合作办学,共同提供高级文凭课程。2021年,双方签署了新协议,按照双证书合作课程模式继续合作。此外,职训局还与深职院合作共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并于2023年开园,首批100名师生已正式入驻。
随着三地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截至2023年7月,广东省共有625所职业院校,下辖21个地市均设有职业院校。澳门有10所学校可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而香港职训局下辖的13个机构成员则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元化课程。这些举措使得大湾区的职业教育登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速列车。